近期,“互联网保险产品将面临集中下架”的消息在不少人的朋友圈中刷屏,其中不乏一些网红产品。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大自媒体平台热闹非凡,保险代理人也纷纷宣扬,称互联网保险产品要大变天,高性价比的产品再也买不到。
一时间,很多消费者都被传闻弄得有些紧张。
家住朝阳的陈女士,两年前购买了一款理财型保险产品,在每个投资周期到期后,如果不主动操作,系统就会自动续保,省心省力,收益也稳定。日前,陈女士收到通知称,在当前周期内到期后会自动全额赎回,不再转入下一个投资周期。
不能再买,自动赎回,这让陈女士有点始料未及,不知道如何是好?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互联网人身险新规明年正式实行
疾风财经调查后发现,“互联网保险产品将面临集中下架”,原来是因为监管政策的最新调整。
10月22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被圈内简称为互联网人身险新规,这个通知的核心内容,就是从产品类型、投保服务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
按照通知,从2022年1月1日开始,只有符合互联网人身险备案规定的产品才能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而不符合要求的产品须在年底前完成业务整改。
新规之下,可备案为互联网人身险的产品品类只包括五类:意外险、健康险(除护理险)、定期寿险、保险期间十年以上的普通型人寿保险(除定期寿险)、保险期间十年以上的普通型年金险。
而热门的理财型的互联网人身险产品,如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等,皆不在互联网人身险销售范围之内。
来自保险公司的消息,多家公司已经宣布,多款网销产品将下架,包括信泰人寿、鼎诚人寿、瑞华健康、横琴人寿、华贵人寿等等。下架的产品种类多样,既有增额终身寿,也有重疾险、护理险等。
加强监管 防范互联网保险风险
银保监会为何要发布这个互联网人身险新规,新规又意味着什么呢?
要想弄明白其中的变化,还要从现有的互联网保险说起。
之前,互联网保险产品与线下销售的保险产品并无本质区别。说得直白一点,互联网保险产品就是保险公司把一款保险产品的费用成本结构进行重新拆分,把销售渠道从线下的代理人、银行转到了线上的官网、官微等。而且,在监管上,有关部门也并没有对互联网保险产品的产品备案、精算定价、形态设计等做出单独的要求。
但近年来,互联网保险已成为人身保险销售的重要渠道,撑起了保险行业的半边天,各家保险公司卖得好的几乎都是互联网保险产品。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共有61家人身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在86家人身险公司中占比逾七成,合计累计实现规模保费2110.8亿元。
蓬勃发展之下,互联网保险难免乱象丛生。
之前在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银保监会保险中介监管部市场分析处处长王磊,曾就互联网保险的监管做过表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监管的意图。
王磊表示,目前互联网保险存在不少问题。大的方向来看,一是互联网产品定价风险比较突出。互联网渠道销售保险产品,速度非常快,覆盖面广。一旦保险产品的定价出现了偏差,会比传统的方式更快速消耗保险公司的产品能力,带来比较大的财务的隐患。
二是在销售上存在误导风险。互联网保险营销形式多样,譬如朋友圈、抖音,全民都在宣传,但宣传的内容和宣传的人员都良莠不齐,信息披露不充分、混淆保险产品与其他理财产品的界限,包括片面或者夸大宣传。
三是互联网保险过度重视线上销售,但线下服务能力偏弱,投诉纠纷较多,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此外,互联网保险存在的问题,还包括非法经营、信息安全风险等。
由此看来,从明年开始正式实行的互联网人身险新规,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防范这些风险。
对中小保险公司:迎头痛击
新规之下,可以被开发成互联网保险的产品种类有限,这对保险公司来说,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保险业内人士对疾风财经表示,新规对互联网保险公司经营长期储蓄型产品的资质,进行了严格界定,这对头部保险公司没有什么影响,但对中小保险公司的业务拓展会产生不利影响。
举例来说,互联网人身险新规规定,保险公司申请审批或者使用新备案的保险期间十年以上的普通型人寿保险(除定期寿险)和保险期间十年以上的普通型年金保险产品,须符合如下条件:
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超过150%,核心偿付能力不低于100%。
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溢额超过30亿元。
连续四个季度(或两年内六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在A类以上。
上年度未因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受到重大行政处罚。
保险公司公司治理评估为B级(良好)及以上。
银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这直接筛掉了市场上绝大多数的中小型保险公司,剩下可以经营储蓄型互联网业务的保险公司,符合条件的只有20多家,大部分为平安人寿、中国人寿等老牌的大型公司。
慧择云服务总监许文科在一次分享会中曾指出,国内180家人寿保险公司,大多数为中小型公司。它们无法和大型保险公司拼代理人团队和渠道,互联网保险成了重要选择,通过压低保费扩大保费规模,实现“弯道超车”。
新规之下,中小型保险公司只能选择将业务从线上转向线下,但线下并不是其擅长的战场,对于业务开展或带来较大冲击。
对消费者:利大于弊
虽然互联网人身险新规对保险公司资质的限制,将使网上由中小公司提供的储蓄型保险产品大大减少,尤其是大V带货的互联网保险和通过银行渠道销售的保险产品几乎都面临下架。
不过,下架并不意味着停售。
如果保险公司的资质和产品设计符合监管对于互联网保险的要求,可以在备案后重新上架为互联网专属产品。
如果因为公司或者产品设计不符合监管要求,则会转移到线下销售。只有险企在当地线下没有渠道或分支机构,那么,产品是会面临在当地停售的局面。
所以,“互联网保险产品将面临集中下架”,由此说互联网保险产品大变天,高性价比产品再也买不到的传闻并不符实。
此外,最重要的是,新规将提升消费者购买互联网保险的服务体验。
新规对互联网保险产品从投保到售后、理赔全流程在线对接,且对咨询接通率、核保、退保和理赔的时间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咨询接通率不得低于95%,核保确认时间不超过1天,理赔时效不超过30天,退保时效不超过3天等。
之前,首月0元保费、长险短做等销售误导,以及退保高扣费、健康告知晦涩难懂等问题,都是消费者集中投诉的焦点。而按照新规的要求,互联网人身险的服务标准更明确,投保人的权益能得到更加切实的保护,这些将大大提升购买互联网保险的服务体验。
由此来看,对于消费者来说,互联网人身险新规下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