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5年多亏了4年整 大成绝对收益基金坠入“至暗时刻”

微信图片_20210517165349.jpg

最近,有一只公募基金,因为成立5年多持续4年负收益,而被基民怒斥“绝对负收益”的典范,这就是大成基金公司旗下的大成绝对收益策略混合(简称大成绝对收益)。

这只2015年9月成立的基金,时至今日,基金的复权单位净值仍在1元以下。

当初,产品顶着“绝对收益”的光环发行,所属大成基金公司又享有国内“老十家”的荣耀,这才让投资者对产品信心满满。如今,谁又该向投资人的苦涩表达歉意?

或许,正如基民说的,早点清盘,对谁都是解脱。

成立5年多

净值9毛多

疾风财经查询到,截至2021年5月14日,大成绝对收益策略混合A复权单位净值0.9110元,成立以来回报率-8.90%,大成绝对收益策略混合C复权单位净值0.8730元,成立以来回报率-12.70%。在运行5年多的时间里,有3年跑输沪深300指数和同类产品,远远被甩在了行业后面。

大成绝对收益策略混合A (001791)年度涨幅

图片1.png

(图片来源:天天基金网)

具体来看:

* 2016年,大成绝对收益基金回报率为-2.38%,虽然是负收益,在市场暴跌下能够做到跌幅收窄,还算不错,属于中等偏上的“良好生”,在同类1337只基金中排名591。

*2017年,大成绝对收益基金年度回报率为-3.66%,在可比的2768只同类基金中排名下滑到第1947名,沦落为后三分之一,但最让投资者不能接受的是,2017年同类基金录得了10.54%的好成绩,大成绝对收益却以亏损收场。

*2018年熊市,大成绝对收益算收回了一点面子,在同类收益率-13.93%的情况下,风险控制不错,-3.16%的回报率,在可比的2977只同类基金中排名673名,可即便如此,同样是亏损的。

*2019年是大成绝对收益的分水岭。罕见盈利,但年度回报率有6.21%,而当年同类基金平均业绩为33.57%,在3407只同类中排名为2706名,沦落为后五分之一位置。

*2020年,大成绝对收益越发不振,在同类基金年度回报率高达41%的情况下,大成绝对收益回报率是-2.87%,在4606只同类中排名第3345名,几乎垫底。

*2021年,截至5月14日,大成绝对收益年内回报率为-3.80%,而同期同类基金平均回报率为0.45%,在4393只同类中排名第3540名,妥妥地成为后五分之一的差等生。

绝对收益对基金经理要求更高

这样的一份成绩单,摆在任何投资者的面前都是难以接受的。

回溯大成绝对收益的这5年多,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只基金沦落至此?

疾风财经发现,绝对收益基金扎堆推出是在2015年下半年,当时的背景是,处在股灾余震中的公募基金,为了更快恢复投资者信心,恢复市场,积极做产品创新,因此打出了“绝对收益”的名号。本质上是通过对冲等方法来消除或部分消除市场风险,通过控制波动,使基金能够在任何时段都实现阿尔法收益。

基金业内人士分析,绝对收益这样的策略,在熊市是良药,比较抗跌,但同时也要优选优质股票构建基金组合,如果不积极精选个股,主动管理,就容易在行情好时错失高景气行业的个股机会,收益、排名被远远甩下。

因此,绝对收益的基金经理,能力要更高,需要在精选个股、债券配置、对冲操作上花力气下功夫。

在精选个股上,要像大多数主动管理型基金那样深挖个股,只不过在行业分布和权重设置上偏均衡,这样有利于控制波动率。

在债券配置上,买入一定比例的债券,或进行其他无风险操作,来为基金收益构筑一层安全垫。

在股指期货对冲上,买入一揽子股票同时做空对应的股指期货,作为绝对收益基金的核心武器。

只重量化

主动不足

疾风财经发现,大成绝对收益在产品说明上,也是如此表述的。会“采用多种绝对收益策略,剥离系统性风险,力争实现稳定的绝对回报”。

在投资目标上,会“灵活配置股票和债券等各类资产的比例,优选量化投资策略进行投资,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运用股指期货等工具对冲市场风险,寻求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

不过,从5年多的业绩表现来看,大成绝对收益的基金经理在个股精选上能力明显不足。历经的三任基金经理,基本都没有主动管理的经验。

第一任基金经理石国武,任期1年又176天,累计回报率为-1.80%。这位基金经理建仓非常谨慎,管理期股票占比最高也没有超过20%,成功躲过了2016年的股灾,基金表现出很强的抗跌性。

第二任基金经理黎新平,2017年3月18日开始任职,任期三年多,他长期研究量化投资,没有主动管理的经验。在配置上长期大比例配置金融股,错过了近些年消费股的大行情,任职期间仅获得-0.31%的回报率。

第三任基金经理夏高,自2020年9月18日开始管理基金,并且当年9月30日至今独自管理。除了与黎新平共管的11天亏损0.81%外,独自管理的211天里再度亏损6.17%。从夏高的从业经验来看,他主要是管理量化基金和指数基金,并没有管理主动产品的任何经验。

事实也是如此,在2016年、2018年这两年,大成绝对收益通过量化投资策略,对冲了市场风险,在沪深300指数下跌幅度超过11%、25%的情况下,大成绝对收益只下跌了2.38%、3.16%。

但在2017年、2019年和2020年,这3个主动管理公募基金大放异彩的年份,大成绝对收益由于缺乏主动管理,回报率只有-3.66%、6.21%和-2.87%,远远落后于同类产品平均水平与沪深300指数。

基民最朴素的投资初衷,是期望一直能从投资中获得正收益。在市场下跌时,基金能战胜市场不亏钱,即便亏了也要比市场亏得少;而在市场好的时候,则要轻松获得超额收益。只在熊市中波动小、风险低的大成绝对收益,自然满足不了基民的需求。

谁为绝对“负收益”负责?

基金产品长期业绩表现不佳,从表面看,投资者可能会归咎于基金经理。但从深层次来看,基金公司也脱不了干系。

以另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的绝对收益定开混合基金为例,基金公司就精明多了,在基金经理的配置上,采用“双将”互补模式。两位经理分别负责股票投资和固收投资。该基金成立4年来,获得了40%以上的回报率。

在基金经理的配置上,疾风财经发现,大成基金或许有心无力。成立于1999年的大成基金,虽为中国首批获准成立的“老十家”,但近年来,大成基金问题多多,辉煌早已不再。

一方面资产管理规模、排名持续下滑。另外一方面,基金经理作为基金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大成近年来人才队伍频繁变动,深陷人员困局。数据显示,行业各公司基金经理的平均任职年限是1年又247天,而大成的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是1年又344天,只勉强达到了行业平均水平。

留不住人才,缺乏强兵猛将,自然管理不出好产品。截至今年1季度末,大成绝对收益的现金占比高达77%,俨然“佛系”到底,全无所谓的样子。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