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邮消费金融:股权遭小股东清仓 深陷诉讼漩涡

微信图片_20210621142516.jpg

近日,中邮消费金融的第七股东广东海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公开转让其所持有中邮消费金融的股权,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多方关注,纷纷猜测中邮消费金融的经营状况。

疾风财经研究后发现,成立五年的中邮消费金融,依靠大股东邮储银行、星展银行的实力背景,业绩一直以来表现还算平稳,不过近两年增速有明显放缓的趋势,综合来看,诉讼案件激增、消费者投诉不断,是外界对中邮消费金融质疑和诟病的主要原因。

中邮消金遭小股东清仓转让

据了解,此次股权转让的海印集团是中邮消费金融的7家发起股东之一。6月14日海印集团披露,拟通过公开挂牌方式转让所持有的中邮消费金融公司1.1667%股权。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邮消费金融经审计净资产为38.36亿,本次股权转让的挂牌价格不低于股权对应的经审计净资产,即不低于4475.46万元。

对比出资金额3500万元,海印集团此次挂牌出售中邮消费金融属于溢价转让,溢价率约为28%。

对于此次转让,海印集团给出的理由是,优化公司资产结构,集中优势发展主业。言外之意,股权转让与其对消费金融行业的未来看法无关,也与中邮消费金融的经营状况无关,只是财务投资。

关于股权转让一事,中邮消费金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作出了回应:“股权转让为股东方战略调整展开的正常商业行为,不会对公司的日常经营产生影响”。

业绩增速放缓 高管变动频繁

中邮消费金融成立于2015年11月19日,是消费金融牌照放开后的第二批入局者之一,注册资本30亿元,第一大股东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持股比例70.5%,第二大股东星展银行持股15%,其余五位股东分别为广东三正集团、渤海国际信托、广州广百股份、拉卡拉和海印集团,持股比例都在5%以下。

背靠邮储银行和星展银行的中邮消费金融,自成立以来,业绩表现还算可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中邮消费金融资产总额340.06亿元,净资产38.36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4.02亿元,同比增长15.17%,盈利能力在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位居第五。

中邮消费金融经营业绩情况

微信图片_20210621181908.jpg

不过,近两年中邮消费金融的业绩增速明显放缓。尤其是2019年,业绩虽然实现增长,但较2018年增速出现大幅下降。对此,中邮消费金融的解释是,由于业务快速发展、用户数量持续增长,消费金融机构业绩基数不断扩大,在营收构成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整体利润增速放缓是正常行业现象。

此外,中邮消费金融在成立五年的时间里,高管人事变动频繁。

疾风财经整理后发现,中邮消费金融成立之初,由曾任邮储银行消费金融部总经理、邮储银行广东分行副行长等职的王蓉晖担任总经理。2017年4月,王蓉晖离职。

在经历半年的空缺后,同年11月,邮储银行西藏分行负责人的余红永担任中邮消费金融公司总经理。不过仅仅过了一年半,2019年6月,余红永便向公司董事会递交了辞职申请,总经理工作暂由董事长林茂新主持。11个月后,时任中邮消费金融副总经理,分管市场协同部与科技发展部的王晓敏升任总经理。

五年对于一家消费金融机构来说不算很长,但中邮消费金融总经理五年间历经多次更换,且每次任职期限均未超过两年。

分析人士指出,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高管的频繁更替对公司的战略方向、业绩以及人事结构可能都会造成一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发展步伐和节奏,不利于企业长期的经营发展。

司法催收疯狂 用户投诉不断

疾风财经发现,中邮消费金融成立五年来,最为外界所诟病的就是司法催收较为疯狂、诉讼案件激增、用户投诉不断,这也是影响其未来发展的最大隐忧。

据裁判文书网显示,2020年整年中邮消费金融的裁判文书高达17494条,位居行业前三。具体来看,大多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据了解,中邮消费金融将司法催收作为常见催收手段。所谓司法催收,就是把逾期的借款人批量告上法庭。如果借款人逾期不履行法院判决后,法院可对借款人采取罚款、拘留、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等信用惩戒手段。

一般来说,消费金融公司裁判文书激增,多数存在信贷审核不严、贷后管理能力弱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公司风控水平较低,需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风控能力,降低贷后管理成本。

此外,中邮消费金融还一直面临用户投诉不断的窘境,与消费者存在大量纠纷。

疾风财经查询到,截止目前,中邮消费金融在黑猫平台上的投诉量高达3499条。其中多是因为暴力催收,高利贷,利息过高,超过了约定利率甚至是法定利率。

从用户投诉情况来看,用户对中邮消费金融的满意度较差,这直接影响公司的品牌美誉度,间接影响公司业务的开展。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