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落户北京 雷军的造车梦能否照进现实?

微信图片_20210902144253.jpg

来源 | 疾风财经

作者 | 橙子

编辑 | 平行

本文约2726字,阅读时长约9分钟

//////////


9月1日开学的第一天,小米汽车正式注册成立了,公司名为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亿元人民币,注册地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此举意味着小米汽车又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半年前,小米宣布造车的新闻如一记惊雷轰动了整个汽车行业。

雷军更是哽咽地说出,“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愿意押注人生所有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如今,雷军出任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亲自带队造车,以行践言。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十年前的雷军,为小米手机而战,这个寂寂无名的小品牌一路披荆斩棘发展成为全球第二,成为可以和苹果抗衡的国产手机品牌,人送外号“雷布斯”。

回顾雷军的小米手机创业路,是占据了天时(市场)、地利(思维)、人和(粉丝、人才)的有利条件。如今要来跨界搅局汽车圈,胜算几何?

今天,疾风财经就寻着雷军造手机的成功路径,聊一聊雷军造车这件小事。

天时

红海市场竞争日渐白热化

2007年,38岁的雷军辞去奋斗了16年的金山CEO一职,迫切想要更换新的赛道。

愁眉不展之际,大洋彼岸的乔布斯,携iPhone横空出世,它抛弃了物理键盘和手写笔,这在当时以翻盖手机主导的市场闻所未闻,也给雷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很多颠覆性的创新,在一开始,都是以不被待见的形象出现。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市场。智能手机如是,新能源汽车也一样。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大变革的拐点,预计到2035年,汽车产业或将基本实现电动化转型。这个规模超过两万亿美元的市场,是传统汽车产业转型的必然之路,也成了无数科技互联网公司开辟新增长空间的重要战场。



同时,在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可谓一片大好,整个新能源汽车上下游相关企业都颇受资本青睐。新能源汽车代表未来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当然,有机遇也有挑战。

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有特斯拉、蔚小理、比亚迪、威马这么多相对成熟的品牌。显然,小米入局晚了不只一点点,处于劣势的位置。要想在巨头林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杀出一条血路,恐怕不会那么容易

地利

造车思维欠缺 无作业可抄

雷军造出小米手机,是有一位领路人需要感谢的,他就是魅族创始人黄章,是他帮助雷军打通了关于智能手机制造的任督二脉。

31岁的魅族创始人黄章,在乔布斯的iPhone出世后,敏锐地窥探到中国智能手机的机会,于是全力转向互联网智能手机的研发。两年后,中国国内第一款大屏幕全触屏智能机魅族M8正式上市,创造了2个月卖出10万部的战绩。

坊间传,当时雷军已经想做手机很久了,但一直不得其门而入,魅族M8的成功给雷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于是雷军很快托人找到了黄章,希望投资入股。两人爱好相同、工作作风相似,很快就成为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在这段交情中,黄章将造手机的整体理念、开发流程、供应商选择、生产和销售计划、核心人员介绍和财务报表等都毫无保留地教给了雷军。如此,雷军才具备了智能手机的制造思维。

回到造车上,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思维,雷军正在努力构建。

早在2012年,雷军就前往美国硅谷特斯拉工厂进行试驾,并于2013年多次拜访马斯克。

在投资方面,据相关统计,10年来,小米在出行领域的投资就将近30家。涉及了整车制造及产业链、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汽车后市场服务和出行等领域,其中最知名的两笔莫过于投资了目前已经稳居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蔚来和小鹏。这意味着,在造车上面,雷军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不过,造手机和造汽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造汽车远要比造手机复杂,要不然贾跃亭也不至于还卡在国外回不来。即便是已经走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前列的蔚小理,也是三天两头出事。

雷军造手机的思维来源于黄章的“无话不说”,如今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没有完全成熟的范本,雷军这次想要“抄作业”,基本不太可能

人和

客户群有积淀

离开金山之后,雷军先后投资了多家科技企业,并创建了MIUI这个论坛。通过平台策略打造了一个开放的皮肤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和运营经验积累了一批高活跃粉丝,这是小米手机的最初客户群。

如今,小米凭借着超高的性价比,已经拥有了几千万级别的粉丝群体。据安信证券的调研,小米的死忠粉是35岁左右的中年男人,购买力自然不在话下,他们同时也是汽车的主要消费群体。

就目前的市场来说,要找一款性价比高且各方面完善的新能源汽车还是挺难的,如此,以小米的品牌效应来说,只要产品品质过关,理论上来说,不愁卖不掉

可以说,在客户群这块,雷军是有优势的,但几千块的手机和几十万的汽车,在价格上根本不在一个维度,最终是否会有人为小米汽车买单,还是个未知数。

人和

疯狂抢人 已组建300人团队

在掌握了智能手机的制造思维后,雷军将做手机需要的工作拆分,再根据分工挖来了当时行业顶尖的人才,开始了自己的造手机之旅。周光平就是雷军当年“三顾摩托罗拉”才找来的干将。

回到造车这件事上,当前,科技巨头纷纷将目光瞄向造车业,不止是小米,百度、华为等都亲自下场造车。造车前得先有人,因此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头部公司,如蔚来、小鹏、理想等,几乎都成为被挖人的“重灾区”。

这些造车新势力为了留住人才,也是各出奇招,不但会在新员工入职时签订一份竞业协议以防止资源外流,也会舍得下本,给人才足够的利益诱惑,比如蔚来基本上采用“全员持股”的形式稳定员工。

坊间传,不差钱的雷军,愿意花重金挖人,但小米能否挖来合适的人,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可以确定的是,小米对造车人才的需求是如饥似渴的。

9月1日,@小米公司发言人微博中称,宣布造车至今的5个月,小米汽车团队进行了大量用户调研和产业链考察,在紧锣密鼓推进产品定义的同时,从2万多份简历中精挑细选,已搭建起了近300人的团队,并持续诚邀有志于电动智能汽车事业的英才加入。

在此之前,雷军自己也在微博发布小米汽车自动驾驶部门“招募500自动驾驶技术精英”的招聘广告,大张旗鼓招兵买马。



在今年3月新品发布会上,雷军宣布造车后,有一张内部照片传了出来。

照片中,雷军与王传福(比亚迪创始人),造车新势力蔚小理的三位创始人李斌、李想、何小鹏,一起笑脸盈盈地站在台上。台下,红杉资本的沈南鹏、美团的王兴、滴滴的程维、万向集团总裁鲁伟鼎、地平线创始人余凯都整齐落座。

这是一个可以无限遐想的画面。

十年前要造手机的雷军,一身孤勇。十年后要造汽车的雷军,不差钱,身边高朋满座。

对于雷军造车,资本和市场都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以至于,只要有小米造车的“小道消息”传出,小米的股价都会立刻拉升。

在全民高喊“支持国货”的今天,小米手机已经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产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今他们重装上阵,要准备进军汽车业。这次,讲究顺势而为的雷军能成为“雷斯克”吗?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