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亏之后,贝因美(002570.SZ)的前景尚不明确。
近日,“国产奶粉第一股”贝因美发布2023年财报。2023年营收25.28亿元,增长0.76%;净利润0.47亿元,激增126.97%;经营现金流净额4.14亿元,增长9.57%。
虽然成功扭亏,但是控股股东贝因美集团面临的债务危机对贝因美的影响尚未消除。
2024年4月中下旬,贝因美股价已跌至2.66元/股,创下历史新低,其市值也较巅峰时期蒸发260多亿。
控股股东的债务危机
作为贝因美的控股股东,贝因美集团刚化解一则复杂的“债务危机”。 据公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贝因美集团质押的5300万股债权,总额合计为3.42亿元;其中,债权本金为2.33亿元,利息、违约金等合计为1.09亿元。 这笔债务纠纷,最早源于2018年12月。彼时,贝因美集团因生产经营需要,向中航信托质押其所持有的贝因美股份4800万股,以此融资2.33亿元。 中航信托于2022年4月,将上述债权转让给长城国融。由于贝因美集团以及其董事长谢宏等人未按约履行义务,长城国融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2023年1月16日,杭州中院立案执行,标的为3.16亿元及债务利息。 2023年2月,杭州中院冻结上述480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同时也冻结了贝因美集团另一笔质押的50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在深交所问询下,这一质押事件很快有了处理方案,长城国融再次通过公告转让。 截至2023年12月22日竞价结束,上述竞买标的物获拍价为2.33亿元。根据公告,竞买者为宁波维贝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并于2024年1月18日与长城国融签署《债权转让协议》。 长城国融为了尽快脱身,甚至放弃了1亿元利息和违约金。 截至2023年底,贝因美集团资产总额为19.33亿元,负债总额17.97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2.98%。2023年,贝因美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1368.19万元,实现净利润-2743.87万元,未来半年内贝因美集团需偿付的债务为4.81亿元。 贝因美在公告中表示,控股股东当前面临较大资金困难,已经将对股价波动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贝因美同时也表示,目前不会出现因股份质押风险,而引发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的风险。
奶粉销售遇冷
2024年1月,贝因美发布向银行申请资产抵押贷款的公告。本次拟用于抵押的资产为公司自有土地、房屋、建筑物及子公司所持土地、厂房、建筑物、在建工程及机器设备,上述资产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合计10.25亿元(未经审计)。 2024年2月,贝因美发布其控股公司质押股份的公告。由于贝因美集团有限公司面临较大资金困难,拟质押/冻结本公司股份数量为1.79亿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99.16%。 2011年贝因美在深交所上市,不久创始人谢宏卸任董事长,隐居幕后。谢宏离职后,贝因美因高管变动频繁、反垄断调查启动、战略失误等诸多原因,业务急转直下,甚至濒临退市。 2018年3月,原本卸任了7年的创始人谢宏重新担任董事长与总裁。他面对的是内忧外困的局面。于是,谢宏提出一项“改造计划”,实施全方位的开源节流。然而,整体奶粉市场的需求正在减少,各种不利因素集中爆发,导致近几年贝因美业绩波动较大。 在艾普思调研报告中,2023年5月婴幼儿奶粉销量Top10品牌里已经没有了贝因美的身影。 从财报来看,2018年-2021年,贝因美营收整体起色不大。2019年营收达到27.85亿,同比增长11.83%;但是好景不长,随后的2020年与2021年,营收再次持续下滑。 另据财报披露,贝因美奶粉业务自2019年25.08亿元的高点,至2022年已呈现下滑趋势,收入逐年降至22.76亿元。进入2023年上半年,这一趋势仍未扭转,收入微降0.76%至11.81亿元;同时奶粉销售量也遭遇挑战,仅为1万吨,较去年同期下滑3.75%。 经销商对贝因美市场困境的感受更加明显。 2021年,全国1256位贝因美经销商能带来9.18亿元营收,平均每家经销商年收入超73万元。2022年贝因美共有1787位经销商,经销商渠道合计营收8.42亿元;经计算,当年平均每位经销商营收约47.1万元。 2023年上半年,尽管公司新增了267家经销商,但单家经销商的平均收入却仅为14.54万元,同比大幅下滑一半。 截至2023年底,贝因美全国经销商数量增长至1995位,而经销商渠道合计收入却缩减至5.33亿元,平均每家经销商年收入仅约26.7万元。由此计算,去年贝因美经销商的平均收入缩水了43.3%。 基于奶粉市场整体性疲软,导致公司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2023年6月末,公司设计的年产能高达12.23万吨,但实际仅实现了6.8万吨的产能。 2023年贝因美各产品板块产量如下:奶粉产量为23728.78吨、米粉762.72吨、其他产品12.63吨,合计总产量2.45万吨。在下半年没有扩产的情况下,贝因美去年产能利用率为36%。
逆境寻突破,聚焦“第二曲线”
面临严峻挑战的贝因美,正努力寻求突破与转型。 贝因美在财报提到,公司将聚焦成人营养健康需求,力推“第二曲线”战略,加速特殊医学配方食品的研发与产业化。 在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上,贝因美提出关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产业指引政策,积极打造新品矩阵,关注成人群体对奶基营养品的需要,加快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研究与产业化。 具体业务规划包括:扩大营养食品推广人群范围,打造贝因美亲子家庭健康食品新概念;围绕母婴生态圈产业、服务,在做强主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产业关联资源合作,打造服务于亲子家庭的母婴生态圈。 事实上,目前消费者更加重视婴童的饮奶需求,而成年人的饮奶量则十分缺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确指出,中国居民奶及奶制品的摄入量为每人每天300-500g;根据《2022中国奶商指数报告》,只有24.2%的人每日乳制品摄入量超300g。 值得关注的是,中老年群体坚守长期形成的消费习惯和营养观念,难以轻易改变。当面临健康问题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在享有医保报销的药店购买,而对于奶粉、营养品等产品的接受程度则相对较低。 此外,贝因美正在计划进入的全家营养领域,也已经成为巨头们的“必争之地”。 譬如奶粉领域,伊利、飞鹤、佳贝艾特等均瞄准全家营养,逐步推出全生命周期产品;营养品领域,英珞维、汤臣倍健、安琪纽特等推出适合全年龄段消费人群的品类矩阵。对比贝因美,其他品牌已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贝因美还能带来一个“浴火重生”的新故事吗?